第四十七章 知己(12)-《心毒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况文拍了拍她的肩,接过话头道:“我们来了才知道,小奇根本没有开始实习。他单位的确找好了,但那边的要求是春节过了再开工。他对我们撒谎,是因为不想回家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柳至秦问:“你们有矛盾吗?”

    “矛盾我觉得说不上。”况文道:“我算局外人,我来说吧。”

    郑家是普通的双职工家庭。这年头,城市里过得最不容易的就是双职工。

    在计划经济年代吃过大锅饭的人,骨子里多多少少攒着些傲气,瞧不上摆摊做小本生意的外来人员,吃喝用度讲究排场,明明没几个钱,却成天幻想开宝马奔驰。

    这些人也只知道宝马奔驰,其他豪车就算见着了,也不认识。

    郑奇是老来子,出生时全家高兴坏了。郑父郑母思想古板,就盼着有朝一日儿子出人头地,给家里也买辆宝马。

    为了不让郑奇输在起跑线上,郑家花了不少钱,又是给郑奇买补品,又是四处报班、找名师。从小学开始,郑奇就几乎没有时间像其他小孩一般玩闹。

    但压迫式的教育并非没有好处,郑奇本就聪明,也知道家里的不易,学习向来刻苦,念高中后,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纪前十,高二时还拿了数学竞赛一等奖。郑父郑母非常欣慰,逢人便夸自家儿子有出息,将来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、赚大钱。

    郑奇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,高考正常发挥,考上了洛大建筑学院。

    洛大是全国排得上号的高等学府,建筑学院是收分最高的那一拨。

    但自打郑奇上了大学,家里的氛围就变得微妙。

    “其实在小奇念高中时,就有些征兆了。”况文说:“他不爱和家人交流,总是把自己关在卧室里。进出都不和人打招呼,就像家里根本没人一样。如果我们不主动和他说话,他能闷上一天一夜。怎么说呢,他对我还好,毕竟我没有看着他长大,虽然也是一家人了,但还是亲疏有别。”

    “他不愿意和我,还有爸妈交流。”郑琳激动道:“他觉得我们剥夺了他的童年。但我们也是为他好。”

    ——我们这么做,也是为了你好!

    从警以来,花崇已经多次听到为人父母者如此倾述。他问:“也就是说,郑奇来洛城之后,你们就几乎断了联系?”

    “是他单方面想和我们断绝往来。”况文遗憾道:“尤其不喜欢与爸交流,我和琳琳给他打电话,他还是会接的。其实他上大学之后性格开朗了许多,没有念高中时那么压抑了。以前家里给他的压力大,他年纪又小,找不到纾解的办法。成年后离家,来自家人的压力相对小了,我听说他大二时还当上了学生会主席。”

    郑琳又哭了,“请你们一定要抓到凶手!我弟弟真是太可惜了,从小因为成绩、学习吃尽了苦头,从来没好好玩过一次。眼看着还有一年就要毕业,也找了份不错的工作,怎么就突然被人给害了啊!”

    ?

    花崇没有告诉郑琳和况文,郑奇那份不错的工作早就被他自己给“作”掉了。

    “郑奇心理果然有问题。”在去往万乔地产的路上,柳至秦边开车边说:“父母平凡了一辈子,指望子女有出息,望子成龙,结果却是适得其反。”

    “郑家给他的压力太大了,而且他出生的那个年代,国家实行的还是独生子女政策,郑家多生他一个,肯定被罚过款。”花崇将副驾的靠背调低,懒懒散散地靠着,眼睛半闭,跟快睡着似的,脑子却一刻也没歇下来,“他从小就被灌输‘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出人头地,才能开奔驰宝马’,放学放假后别人家的孩子四处疯玩,他面对的是补不完的课、做不完的作业。父母成天在他耳边念叨‘努力学习’,家里还有个姐姐,可想而知,他的压力有多大。”

    “别人想的是今儿去哪里玩,他想的是将来如何赚钱赡养父母和姐姐。”路口的红灯亮了,柳至秦将车停在斑马线外,“高考是一个转折点,他离家来到洛城,终于摆脱了父母,表面上性格突然改变,从沉默寡言变得能言善辩。他应该是有意识想要改造自己,从他刚进学生会选择的是外联部就能看出他的心思。但可惜的是,他心理的阴影和肩头的压力仍然在。”

    “没错,上网发泄就是他排解压力的方法。”花崇说:“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造谣、骂人能够给予他快丨感。现在谁都可以当道德裁判,去年我参加过一次犯罪心理研讨,其中一节就讲到‘网络暴力’,公安部的一位教授说,站在多数人一边,对一小撮人或者某一个人进行语言裁罚的时候,会带来凌驾于现实的成就感。而很多人在网上义正言辞地批判他人,出发点并非是‘正义’,而是展示自己的‘正确’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,这是另一种形式的‘秀’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